jiāozào

焦燥


拼音jiāo zào
注音ㄐ一ㄠ ㄗㄠˋ

词语解释

焦燥[ jiāo zào ]

⒈  干枯,干燥。

⒉  同“焦躁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干枯,干燥。

《南史·齐东昏侯纪》:“剗取细草,来植阶庭,烈日之中,至使焦燥。”
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栗》:“日出晒,令栗肉焦燥。”

⒉  同“焦躁”。

宋 无名氏 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三出:“几番焦燥,命直不好,埋寃知是几宵。”
《古今小说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姑娘也焦燥起来,教庄家往东村寻取儿子,并无踪跡。”
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她懊恼着,并且焦燥地眯起眼睛向四外眺望。”

焦燥造句

1、生活中,谅解可以产生奇迹,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,谅解犹如一个火把,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。

2、故她在内心酸涩的同时,却又不无好奇;这就更增加了急待探视对方的焦燥情绪。

3、事业和感情上的不顺利,使我的性格有些焦燥起来,连大哥来电话问我和小丽的事也被我用几句硬话顶了回去。


词语组词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