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áo

不调


拼音bù tiáo
注音ㄅㄨˋ ㄊ一ㄠˊ

繁体不調

词语解释

不调[ bù tiáo ]

⒈  不协调。

⒉  特指音调不和谐。

⒊  与人合不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不协调。

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阴阳不调,黎民饥寒。”
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比年阴阳不调,饥饉屡臻。”

⒉  特指音调不和谐。

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且 中期 之所官,琴瑟也。弦不调,弄不明, 中期 之任也。”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窃譬之,琴瑟不调甚者,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”

⒊  与人合不来。

《楚辞·东方朔<七谏·谬谏>》:“不论世而高举兮,恐操行之不调。”
王逸 注:“调,和也……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。”

⒋  未得升迁。

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:“有郎功高不调。”
颜师古 注:“调,选也。”

⒌  犹言不才。

唐 苏鹗 《杜阳杂编》卷下:“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,谓之拍弹。”
宋 王禹偁 《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》:“伏以法寺美官,圣朝好爵,凡云选授,必择器能。岂期不调之材,遽忝起家之命。”
宋 范仲淹 《与中舍书》:“如子弟不调,或在襄邑作过逃来,即发遣他去,恐相负累,请仔细相度。”

不调造句

1、味辛苦、凉,活血、祛淤、调经、消水,治疗妇女月经不调,胎漏难产,胞衣不下,产后血晕,瘀血腹痛,崩中漏下,尿血、泻血,痈肿疮疡。

2、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;为政而不行,甚者必变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

3、不熟悉情况,不调查研究,下车伊始,就发号施令,这样做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。


词语组词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