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áshù

茶树


拼音chá shù
注音ㄔㄚˊ ㄕㄨˋ

繁体茶樹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茶树[ chá shù ]

⒈  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。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。秋末开花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广泛栽培。喜温湿气候和微酸性土壤。其叶可制饮料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。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。秋末开花。在我国 长江 流域及南方各省广泛栽培。喜温湿气候和微酸性土壤。其叶可制饮料。

明 陈耀文 《天中记·种茶》:“凡种茶树必下子,移植则不復生。”

国语辞典

茶树[ chá shù ]

⒈  植物名。山茶科茶属,常绿灌木。高约一至八公尺,枝多分歧。单叶互生,长椭圆形,气味苦甘。十至十一月开白花,略带香气。果实为蒴果,成熟时呈暗褐色。

英语tea tree, Camellia sinensis

法语théier

茶树造句

1、早在十八世纪初叶,荷兰殖民者就开始在爪哇国建立茶树种植园。

2、为易长跳蚤的动物制作一根天然的项圈:将一条棉布或一根软绳用薄荷或茶树精油浸透,并将其裹在一张手帕里,宽松地拴在动物的颈部。

3、由于富硒土壤多在海拔较高的山地,宜于种植茶树,诏安的“八仙茶”就种植在富硒区,因此发展富硒茶可作为主要的利用方向。


词语组词

词语首拼